特斯拉4680产能规划_特斯拉产量预测
1.特斯拉自研电池对宁德时代是威胁么?
2.重磅!亿纬锂能将成特斯拉4680电池供应商
特斯拉自研电池对宁德时代是威胁么?
2020年9月22日,在特斯拉股东大会暨电池日活动上,特斯拉发布了4680新型电池,是直径46mm,高80mm的圆柱形电池,较特斯拉先前使用的2170型电池大一倍,续航里程提高16%。马斯克计划在2023年实现100 GWh的电池产能,2030年提升到3000 GWh,同时成本下降18%,可谓雄心勃勃。
10月7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说,特斯拉德国工厂将采用4680电池、新喷漆工艺等新技术,当新技术被验证后,预计1-2年时间美国Fremont和中国上海工厂会采用这些新技术。另外,特斯拉将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Model S Plaid三电机高性能版,配备全新结构电池组,其中就包括全新的4680锂电池。
特斯拉都自研电池了,那宁德时代会不会受到冲击呢?
其实,特斯拉虽然在电动车领域战无不胜,但在动力电池领域,还是一个后来者和追随者的角色。 不管是大号电芯的结构设计,高镍低钴、硅基等材料革新,还是CTC的装配工艺,在动力电池产业并不是新鲜,都是中日韩企业已经量产,或者正在研发中的技术。
例如:特斯拉为了把电池做大以提升容量和功率,用取消极耳降低内阻的方法来解决电池发热、快充性能和寿命等问题,这个方法已经在电池企业里普遍使用了。
材料上,特斯拉展示的正极高镍低钴和硅基负极技术在业内早已投入量产。比如宁德时代2019年量产的NCM811电芯,是标准的高镍低钴产品。硅基负极材料上,宁德时代的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电池(第二代NCM811电芯)能量密度已达到304Wh/kg,并将在今年投产。
在跟车身结构进行匹配方面,用直接将电芯装入车辆底盘的CTC技术降低整车重量,提升车辆续航表现。宁德时代2017年就已实现了CTC技术的前身,CTP无模组技术的量产,基于CTP技术的磷酸铁电池已经大量装车。2019年,其又在三元锂电池上实现了CTP技术,在北汽的乘用车上实现了量产搭载。
可见,特斯拉电池并没有在技术上显示领先优势。
特斯拉也表示,虽然有自己的电池生产线和工厂,未来仍会加强与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电池的合作,宁德时代的方形电池、松下和LG的圆柱形电池成本优势显著,将广泛用于走量的车型上。
我们认为,不仅现在动力电池处在爆炸性增长的阶段,而且锂电池还有一些溢出的产业需求,例如太阳能的储电储能将来都会由锂电池来做。特斯拉虽然自己有电池厂,但SolarCity的市场还要继续成长的,在可预见的5年内,特斯拉电池产能都是杯水车薪,自己都不够用。
所以说,5年之内宁德时代是非常安全的,即使未来特斯拉电池供应给其他公司,宁德时代也不见得会输,这是因为:
第一,新一代电池技术上 ,宁德时代也是引领者之一,不存在巨大差距。
第二,成本优势。 我们一直说特斯拉是电池里的苹果,宁德时代是安卓,安卓量大,最后说不定成本上还有优势。
第三,量产能力。 在可量产性和领先性上,特斯拉还没有超过专业的电芯企业。宁德时代和LG是全球最大的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仅这两家的产能加起来就超过200GWh,
未来几年内仍将是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为了保证产能不仅需要建厂,还需要在上游的矿物开采、下游的电池回收领域进行布局。这方面,龙头电芯企业也走得更快更远。
根据国际 汽车 制造商组织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乘用车销量为8060万辆,燃油车车完全转换为电动车的情况下,预计2030年全球每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为10000 GWh。
电动 汽车 已是未来趋势,中国、美国、欧洲地区电动车销量不断增长,电动车将会完全替代燃油车,动力电池的市场巨大,所以这时候谁也不是谁的威胁,能限制宁德时代的只有它自身的成长速度,市场大爆发时需要最快的野蛮生长。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会在“前哨 科技 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重磅!亿纬锂能将成特斯拉4680电池供应商
今日(8月31日),来自36氪的消息显示,特斯拉已经开始在国内寻找4680大圆柱电池的合作厂商, 除了原有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和LG化学,特斯拉洽谈的大圆柱电池公司还包括了亿纬锂能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坚持圆柱路线的 比克电池也主动找到了特斯拉。
一位与亿纬锂能有合作的行业人士透露,目前讨论的合作方式之一是, “特斯拉设计4680电池,由电池厂家代工。”
不过,这项合作还在早期阶段,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4680大圆柱电池是一项新技术,行业普遍的节奏是2023年开始量产,目前有不少公司还没出样品。
特斯拉4680电池进展
去年9月的电池日上,特斯拉发布4680无极耳大圆柱电池,号称单体能量密度提高5倍,电力相比有极耳电池提升了6倍,每千瓦时的成本会降低14%,同时,搭载该电池的整车续航里程将增加16%。
据悉,相比以往的21700电池,4680电池直径更宽、高度更高,仅由950个电芯组成,能量密度约300kWh/kg,激光无极耳技术去掉了电池主要发热部件,内阻减少,电池的热稳定可控性更高。
目前, 特斯拉还未与任何供应商签署4680电池的供应协议,并且正在积极自行开发。
根据特斯拉今年Q2财报电话会议,其4680电池进展如下:
1、在4680电池方面正在取得巨大进展;
2、在德克萨斯州和柏林的Model Y生产过程中,将会有4680和结构性电池组;
3、特斯拉一定会使4680电池对车辆来说足够可靠。
以上信息说明特斯拉4680电池正在进行最后的制造验证,进一步来看,特斯拉势必会引领4680电池替代,而在此过程中,哪家电池企业能挤进特斯拉新的供应链,就能改写市场格局。
赢家是谁
特斯拉现有三家电池供应商,分别为中国的宁德时代、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化学。此前市场普遍观点认为由于宁德时代不生产圆柱型电池,因此特斯拉4680电池订单的归属将在松下和LG化学之间产生。
现在,显然竞争者产生了变动,宁德时代或将加入4680电池供应商的竞争,而且中国或许还会增加亿纬锂能、比克电池两名有力竞争者。
那么,各家的圆柱电池布局进展如何,谁又能成为最终赢家?
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供应商。 根据此前的供货协议,宁德时代对特斯拉的供货期限为2020年7月1日到2022年6月30日。在2021年6月,供货协议再次延长至2025年。
目前国产Model 3/Y标准续航版均搭载的是宁德时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近期,来自推特的爆料消息称,2021年10月1日起,特斯拉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的Model 3/Y标准续航版,将使用来自中国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分析认为,供应商候选人有宁德时代、比亚迪。
据消息人士透露, “宁德时代的大圆柱电池也在加快节奏,项目名称叫‘金箍棒’。”
亿纬锂能 电池业务包括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的产能布局上,除方形磷酸铁锂电池、方形三元电池、软包三元电池之外,在圆柱电池上,今年3月,亿纬锂能基础材料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冀亚娟曾公开表示, 已完成大圆柱电池战略布局,包括4680和4695两大型号,预计2023年产能释放20GWh,2024年达到40GWh。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特斯拉正在与亿纬锂能进行谈判,计划将该公司纳入其上海工厂的供应链,旨在促进低电池成本,在第三季度将敲定合作协议。“亿纬锂能目前正在为特斯拉的产品进行一些最后阶段的测试。”
对此,5月17日,亿纬锂能回应称,上述报道经国内外多家媒体平台转载、传播,引发众多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与特斯拉公司就磷酸铁锂电池做商务沟通,上述报道内容并无根据。
比克电池是国产圆柱电池领域排名第一的供应商 ,以小圆柱、大圆柱以及方形三线并行。其中,在4680电池产能规划方面,比克电池郑州工厂旁的工业园土建已经基本完成,明年下半年这条生产线会正式进厂。预计未来2年内比克将实现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其中首批量产线将在郑州二工厂,整体产能15Gwh,跟车厂的合作进行到平台定点阶段的话,单个平台产能估计为10Gwh以上。
LG化学是特斯拉圆柱2170电池的供应商 ,为提前拿下特斯拉的大订单,其一直持续在向外界披露其4680电池的开发进展。
首先是在去年10月财报电话会议上,LG能源解决方案(LG化学电池业务子公司)暗示了4680电池的开发,但后来否认完成原型。
2021年1月23日,韩媒TheElec报道称,LG能源解决方案近期已开始准备为特斯拉4680电池建造一条试点生产线,目前正在其Ochang工厂改造部分产线,装配和电镀设备已安装完毕。
知情人士还透露,LG能源解决方案可能会为这条产线投资数百万美元,这一数字与竞争对手松下相当。并且,LG能源解决方案计划在松下开始大规模生产电池之前完成这条试点生产线。
2021年2月,债券行Meritz Securities 宣布,LG能源解决方案完成了全球首次量产的4680电池,并将其提供给客户。今年3月,该公司计划在2023年生产4680电池。为此,LG能源解决方案正在考虑在美国或欧洲建厂。
最新进展是,文章开头提及的消息人士透露, LG化学也接连研发了4680、4690等大圆柱电池,希望再次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松下是特斯拉的首家供应商。 4680电池进展方面,今年6月,消息称,松下CEO Yuki Kusumi表示,松下计划建立一条原型生产线,以测试4680电池。如果测试顺利,将进行大笔投资,并可能会向特斯拉以外的车企供应该电池。
作为全球电动 汽车 的引领者,特斯拉在电池选择上对电池产业格局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对于电池企业来说,进入特斯拉的4680电池供应链无疑是一次“新生”,究竟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