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丰田车企旗下除了雷克萨斯之外,还有什么顶级高端车型?

2.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一)

3.本田和丰田哪个好?哪个值得入手?

4.“修不好的路虎,开不坏的陆地巡洋舰”路虎真有那么差吗?

丰田车企旗下除了雷克萨斯之外,还有什么顶级高端车型?

日本日野汽车价格表_日野汽车suv

其实丰田旗下的顶级豪车从来都不是雷克萨斯,而是丰田世纪虽然有丰田开发生产,但是品质却极高,丝毫不输奔驰S级。做一个品牌通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而不是看其产品的做工和价格是否豪华。雷克萨斯品牌成立于1989年,上市之初在北美市场迅速发展,也是北美市场最为畅销的豪华品牌之一。

三大豪华品牌这么多年了,一直被挑战,却从未被超越,而奥迪最近几年的产品力虽然下降,却仍然没有脱离豪华品牌的阵营,有人说奥迪主要是看价格拉动销量,奥迪就算价格便宜也不见得人人能买得起。

雷克萨斯es系列若是跟奥迪a6l、宝马5系和奔驰E级相比,不仅完全不落下风,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能胜出,而这些评测都是真实的,在头条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各大专家写的此类的评测文章。雷克萨斯平均成交价比奥迪高10多万,也就是说路上跑的奥迪车平均都要比雷克萨斯便宜十多万,所以买奥迪的差不多可以说是因为没钱买不起雷克萨斯而已,哪个更高档不是显而易见吗。

看到更多的是,奥迪专修,奔驰专修,宝马专修,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雷克萨斯专修…牛逼的雷克萨斯LS460跑50万公里,那叫刚出磨合期,当然稍微夸张了点…可见雷克萨斯的品质有多牛车的性能也是非常不错,60w出,17雷克萨斯LX570s+运动版,开了三万公里,已刷中文导航、XP隐形车衣,极品车况,无事故无水泡,手续齐全,介绍来我们一起研究车辆的配置和使用性能。

普通、高档、豪华、超豪华、奢侈,五个级别。?在这几个分类里面,每个档次的汽车品牌跨度都比较大,而且有些品牌的汽车还有跨档次的车型存在,不过我们也可以大致用最简单的价位来对其进行划分。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一)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史

日本汽车工业,创新始终不停歇。作为机器人制造的开创者之一,日本汽车公司早早就融入了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技术。

不止如此,日本更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和出口商,并且在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中占据六席。

日本有许多世界知名汽车品牌,诸如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大发、日野、五十铃以及斯巴鲁等。

1901-1935年间的拓荒时期日本的第一家汽车经销商是美国机车公司(Locomobile Company of America)代理,专门进口和销售美国机车公司的蒸汽汽车。

成立于1899年的美国机车公司于1901年在东京设立了一个销售展厅,汽车首次在日本亮相,也让日本民众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展出的蒸汽汽车。

1902年,也就是汽车首次在日本亮相大约一年后,在银座一个叫“Sorinshokai”自行车经销店的一位叫”内山光辅(Komanosuke Uchiyama) “的21岁工程师生产了两辆试驾汽车,

其中一辆的汽油发动机是由Sorinshokai的经理吉田信太郎(Shintaro Yoshida)从美国带回的,底盘和车身则是由内山光辅(Komanosuke Uchiyama)自己制造的。1904年4月,冈山的雅马哈虎雄(Torao Yamaha)生产了第一辆国产蒸汽公交车,可容纳10人。

1907年4月,前文提到的内山光辅(Komanosuke Uchiyama)在东洋汽车厂(这个汽车厂并不是后来的马自达)生产了“Takuri”汽车,这是第一款完全由日本制造的汽油发动机汽车。

同年,日本成立了发动机制造株式会社(Hatsudoki Seizo Co. Ltd.),这家株式会社就是如今被丰田收购的大发汽车株式会社的前身。

1907年内山光辅生产的Takuri汽车1911年6月,桥本正次郎(Masujiro Hashimoto)创立快进自动车工场 (Kwaishinsha Motor Car Works) 。

该工厂在进口、组装和销售英国汽车的同时,还生产了7辆名为”Dattogo“的双缸10马力汽车,这是日本第一家汽车制造企业。

1916年,东京石川岛造船工程有限公司计划与东京燃气与电力工业公司合作制造汽车,这促成了日后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的形成。

1917年,三菱造船公司(Mitsubishi Zosen)制造了22辆三菱A型汽车,这是日本第一批量产汽车,在此之前,日本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同样是1917年,莳田鉄司(Tetsuji Makita)建立了日本内燃机有限公司,现已被日产汽车收购。1917年三菱造船公司推出的A型汽车

1919年,久保田从戈尔姆那购买了专利,并聘用戈尔姆为首席设计师,联合其他投资者成立了实用自动车有限公司(Jitsuyo Jidosha Co., Ltd)。该公司于次年开始生产”Gorham“和”Lila“汽车。1926年,该公司与桥本正次郎的公司合并,这就是日产汽车的前身。

1922年,太田浩( Hiro ?ta)在东京成了太田汽车制造公司(Ohta Jidosha),之后也是成为日产汽车的一部分。

1931年,"Mazda-Go"汽车由东洋工业株式会社推出,这就是马自达汽车的前身。

汽车与军事,在经历了日俄战争(1904-1905)之后,战场上迫切需要交通工具,这使得日军方的兴趣转向了汽车。

1907年,日军方开始对军用车辆进行调查,对从德国和法国进口的军用卡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1911年5月,根据日军方的命令,在大阪炮兵厂生产了第一辆日本产的军用卡车。

1918年3月,日本军方制定了《军用车辆补贴法》,根据这项法律,军方向日本汽车制造商提供补贴,以生产和平时期供平民使用的汽车,并在战争期间转为军用。实际上这是日本第一项汽车产业政策。

共有七家汽车制造商受这项法律的约束,包括东京燃气与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和桥本正次郎的快进自动车工厂。

关东大地震和美国在日本的两个汽车巨头,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迫切需要机动车辆为灾区民众提供服务。

作为东京交通网络完全恢复之前的一项临时措施,800量福特T型卡车底盘立即进口并改装为公交车,此后长期为东京的交通系统服务。福特认为日本是一个潜在的有利可图的市场,于1925年2月再横滨成立了福特汽车日本公司,同年六月开始组装和销售T型车。

两年之后的1927年2月,另一个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在大阪成立了通用汽车日本公司,三个月后在开始组装并销售雪佛兰汽车。

这两家公司在日本的出现为日本提供了第一次直接体验现代汽车制造的机会,包括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对分包零件制造商的严格质量控制、以及快速建立全国销售网络系统。

1935-1945年间的走向工业化,早期的工业发展从1935 年开始,汽车、飞机、电气和化学工业因应时代的需要而强劲发展,随着1936年实施的《汽车制造工业法》和军方的命令,汽车工业跃入聚光灯下。

到 1937 年侵华战争爆发时,多达 16 家公司参与了汽车制造,并为该行业建立了基础设施。

制定汽车产业综合政策,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当时新兴的工业推行了许多产业政策。1930年,工商部的一个咨询机构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政府应制定适当的保护政策,以协助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1931 年 5 日本成立汽车工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制定了《商业和工业部标准车型汽车》规范,要求按其规范制造中型、1.5-2吨的卡车和公共汽车。

1932年,东京燃气与电力工程公司、石川岛汽车制造公司和桥本正次郎的汽车制造公司共同生产了一款名为“五十铃”的实验车。

同年6月,这三家公司成立了日本第一个汽车制造商组织——国内汽车协会。 1937年,这些公司合并形成东京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五十铃汽车和日野汽车的前身。

汽车制造业法案,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战争的基础不断加强。

1936年工商部和军方共同制定了《汽车制造业法案》。

这项法案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通过促进国内大规模生产机动车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并扼杀美国汽车制造商对日本汽车市场的垄断,但另一个目标是确保不间断地向军方供应车辆。

根据这项法案运营的首批公司是丰田和日产。虽然三井等财阀公司犹豫不决,但是这两家新公司准备冒险搞一下,积极着手大规模生产汽车。

1937年,也就是《汽车制造业法案》颁布一年后,1918年的《军用车辆补贴法》被正式废除。

美国汽车三巨头从日本撤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在日本被称为共立汽车)从 1925 年开始进入日本市场。

到 1930 年,他们的汽车年产量总计 19,684 辆,约为日本国内汽车产量(458 辆)的 43 倍。

然而,《汽车制造业法案》的通过迫使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停止生产,如前所述,该法案旨在消除出于国家安全原因对外国制造商的依赖。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当外汇条例被修订时,随着日元汇率的下降,进口价格飙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终于在1939 年停产并退出了日本。

在1925年至1935年的十年间,美国三大汽车累计生产208,967辆,相比之下,同期日本国内产量为12,127辆,仅为美国厂商的5.8%。战争导致生产力加强,战争时期,日本的军事和民用汽车公司都把战备放在首位,汽车工业,尤其是日本的汽车工业也不例外。

1937年兵部颁布的《战略产业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战时体制应用于汽车工业。截止到 1941 年的五年内,它的目标是将年产量增加 270%,从 37,000 台(限国内制造)到 100,000 台(国内 90,000 台,中国东北 10,000 台)。

1936 年的《汽车制造工业法》将汽车工业定位在备战中的关键作用,不久,兵部将汽车制造业归类为工业。到 1938 年,日本汽车制造商别无选择,只能专注于生产卡车,而不是汽车,有些制造商还被要求生产等,例如马自达。

《汽车制造业法》的通过是控制经济的第一步。在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材料供应和汽车需求的同时,也限制了汽车制造商的活动,从生产到销售的一切,包括材料、劳动力和资金,都置于政府控制之下。

汽车制造成为产业发展的典范,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工商部和兵部将汽车制造业视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因为它在提供零部件方面与一系列相关产业相互依存。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其他领域产业扩张的典范为前提下。

政府授权汽车产业在日本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这种全面工业发展的理念,促进了特定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日本战后产业政策的基本特征。

加强政府控制,1938 年,《总动员法》加强了政府对日本工业的控制,包括电力工业的国有化和管理钢铁分销的法规。

8 月,工商部发布了仅限卡车制造的指导方针,乘用车的生产被取消,但有一些例外。

1941年,在美国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之后,日本禁止将汽油应用于家用和商用车上,并迅速进行车辆改装以使用木炭等替代燃料。

1930 年至 1940 年间,共生产了 284,568 辆机动车辆(汽车、卡车和公共汽车),其中大部分供应给军队,其余的分配给政府当局使用。

除了支持战时体系之外,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别无选择,他们生产高品质乘用车的梦想完全落空。他们将不得不再等 20 年。

日本制造体系的出现从 1935 年以来,随着汽车的大规模生产的扩大,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改进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交付系统至关重要。

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开始系统地培育相对不发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这一举措预示着以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的日本特色制造方法将在战后蓬勃发展,并在近年来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本田和丰田哪个好?哪个值得入手?

本田和丰田相比来说还是本田的更好,所以本田更值得入手。

对于日系品牌的车辆来说大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车型的耐用性了。说到日本车大家最熟悉的肯定就是日本汽车的两大巨头丰田和本田了。现在在全球的销量来说第一的就是丰田了,这是本田现在还远远比不上了。

但是一个品牌的好坏是不能单单就用销量的衡量的。大家对于两者到底谁是更加的耐用的问题上,还是不能够和表面去分析的。两者都是各自品牌的优势,都有有着自己的独特技术。

丰田在中国的标语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同样的也是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于丰田这么多年来的印象了。

很多人一说起丰田的评价就是省油、性价比高等等。他在中国还有一个被中国消费者称赞的美誉就是买发动机送车了。丰田的发动机的确是很多企业没法比得上的,丰田的有点有非常的多,就是找不出来缺点。在全球都会看见它的身影,它的口碑也是在全球得到好评的。

丰田的汽车是出了名的耐用了,在这品牌的旗下不但是可以制造汽车那么简单了,他们还有着很多的零部件部门和生产的工厂。对于车身的设计这一方面,丰田公司也是做得十分的讲究的,在制造汽车的方面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都是一大考验,总是需要前思后想,将自己全身心力投入到这里面去了。

所以说好的汽车制造都是在严格的技术做工下完成的,才会出现好的产品。对于一种新技术的研发开始到结束,这一个过程也是非常的漫长的。但是不管是汽车经营的模式上海市零部件的供应等等,丰田在这里都是做得非常的优秀的。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本田汽车,他的设计师就像一个有创意的科学家,总是想要将自己的最新研发出来的新技术都应用在车型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在购买本田的汽车的时候都会发现很多的黑科技。

这对于追求速度,追求科技的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福音了。不过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关于“机油门”这一件事情实在是让很多的本田支持者伤心了。这次的问题也让很多想着购买本田汽车的人选择了其他的品牌了。

不过这个出现的机油增多的事件并不是说本田的汽车耐用性会比其他的品牌差了。我们看见丰田是保守的政策,相反本田就是有点激进了。不过这也是有着各自不一样的道理的。

“修不好的路虎,开不坏的陆地巡洋舰”路虎真有那么差吗?

在汽车界一直流传“开不烂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这样一句话,不知为何,好像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言论。

开不烂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

我国大概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进口日本汽车,比如,2.8与2.0排量的皇冠,3.0排量的公爵,2.0排量的蓝鸟,客车也有很多,比如考斯特、33座的日野、55座的日野/富士,等等。到了90年代末期,这些车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但它们当中的多数,还很完好。那个年代不止一位单位老司机,都对这些车赞不绝口,不爱坏。是当时最主要的口碑。

我国大概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进口日本汽车,比如,2.8与2.0排量的皇冠,3.0排量的公爵,2.0排量的蓝鸟,客车也有很多,比如考斯特、33座的日野、55座的日野/富士,等等。到了90年代末期,这些车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但它们当中的多数,还很完好。那个年代不止一位单位老司机,都对这些车赞不绝口,不爱坏。是当时最主要的口碑。

90年代,私人买车逐渐增多,但那些日本轿车基本上买不到,虽然价格不贵,但需要指标,这东西普通人根本拿不到。于是大家买东欧车、买国产的桑塔纳。桑塔纳初期毛病特多,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刹车问题。虽然桑塔纳不舒服,但它比东欧车强多了,早期能买得起VW桑塔纳的人,都是有钱人。良好的口碑,就这么一点点积累出来,传到今天。进入21世纪以后再看大众与丰田,我觉得大众进步实在太大了,与80年代的桑塔纳真有天壤之别。

之所以这样说,还和两个公司汽车的制造理念,出发点,和预期目标的差异性有关。日系车多使用市场成熟的老旧技术,所以在车辆的质量稳定性上更胜一筹。德国车更多的应用最新的市场前沿新技术,在整车的质量稳定上就会落后于日本车。所谓省油,只是说小于1.3以下的小排量车都很省油,德国人做事讲究严谨!日本人做事大多精巧!

总而言之,德系车操控性能好,而日系车不给你找麻烦,各有各的好,“修不好的大众, 开不烂的丰田”,这样的言论放在以前还行,现在早已经不适用喽!

路虎小毛病多这是很多车主的共识,这个跟它采用事务电子元件比较多,且表现很不稳定有关。

在2013年,2014年两年的J.D.POWER北美汽车品牌可靠度排行榜上,路虎分别是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成绩非常差。

辽宁还曾发生过200万的揽胜连续多次维修失败,最后车主雇了两头毛驴拉车游街维权的事件,至于陆巡,开不坏当然是吹牛的,但是陆巡的车况稳定性在越野车里面绝对是标杆级的,皮实耐操能吃粗粮不挑油这是很多开过陆巡的人给它的评价。以往川藏线上跑的最多的就是丰田的陆巡、霸道爷俩和三菱的帕杰罗,据扯,川藏线上有修车的地方就能修陆巡。奔驰宝马路虎吉普显然没有这么好的待遇,进去了坏了多半就是往回拖的份儿。

那么陆巡到底牛在哪里?

1.丰田品牌本身就是可靠性的保障,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对整车可靠性的控制一直很有口碑。

2.车体结构为非承载式,就是车身不承受载荷,载荷由车架来承受,对于硬派越野车来说非常重要,不但车身刚性优势强大,而且走颠簸路面时更平稳舒适。

3.汽车基础原件所用的高科技电子设备少,不容易出问题。

4.好修。川藏、滇藏、新藏线上,只要是修车店就一定能修陆巡。零配件齐全。国外广泛军用,政府大量采购,民间跟风购买,修车店跟进配件,就成了良性循环。越野路上再牛的车也难免要坏,有的修、配件齐全,就是好车。

5.强大的油箱容积,可靠性高。

6.能吃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