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田气囊涉及哪些车型

2.陈虹能赢在哪了?

3.想知道: 上海市 上海临港 荣威生产基地 在哪

4.上汽有自主品牌吗

5.上汽绿芯具体是什么意思?上汽哪些车是采用这项技术的?

6.15年荣威950水泵换上向声因为啥

高田气囊涉及哪些车型

上海汽车荣威950_上海汽车荣威350

高田是全球名列前茅的汽车安全产品公司,在上海有工厂,国内很多车都用。如本田品牌的雅阁、杰德、凌派、艾力绅、思威、思铭,日产的天籁,马自达的CX-5,大众的甲壳虫、迈腾、新朗逸、新桑塔纳,通用的凯迪拉克XTS、迈锐宝、昂科拉,斯柯达的昕锐,奔驰的A180,克莱斯勒的300C,雪铁龙的DS5,以及上汽荣威950、一汽奔腾X80等等!

陈虹能赢在哪了?

上汽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略有提升,毕竟销量下降速度好于大盘嘛。这或许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虹唯一能够聊以欣慰的。

翻开上半年乘用车销量表:MG5销量同比增长446.4%,MG?HS销量同比增长11.6%,尽管这两款车的月销量只要一千多辆,增幅却非常了得。令人不解的是,当上网查询MG5技术参数时发现,网上竟显示“停售”,难不成上汽将老产品捡起来重新销售?其实,最牛的当属荣威RX5,月销一万多辆,同比增幅超过10%。新能源汽车板块中的MG?EZS也很亮眼,增幅高达164,7%,但月均销量不足千辆。总结一句话,数据嘛,看看增长率好啦,销量就不要讲了好啦。即便如此,陈虹总看到了未必不会露出笑容。

有正增长的车,为什么上汽乘用车销量却录得-22.1%的增幅呢?原因很简单,其他车型均为负增长。或者换个说法,正增长的只有A级车新平台上的产品。这形势和吉利、长城、长安、广汽、奇瑞等完全不在一种状态。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且让我们从“后视镜”看看上汽。

其实,陈虹坐定上汽集团老大位子之后,也真的想拿点成果出来。比如开发荣威950,这也是中国汽车较早冲击高端的案例。很可惜,荣威950上市后并未受到市场的青睐,导致该项目的失败,这个失败的后果很严重,直接导致上汽自主冲击高端战略的折戟沉沙。从技术角度分析,荣威950完全采用了别克君威的技术,参数在当时算是不错。但作为当年行业的龙头老大的掌门人,陈虹先生不会不懂得,模仿从来不会成为主流,更不可能成为引领者。这也注定了上汽自主冲击高端之路,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错误道路——wrong?way(当年南汽人曾给荣威起了这么个绰号),失去了引领的战略机遇。陈虹先生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中国一句古语:学则生,仿则死。只是,这个实践的代价太沉重了!

在胡茂元年代,其发展自主的战略似乎更接地气,即不急于求成,一方面塌下心来消化引进的技术;另一方面高举自主高端化的旗帜。每出一款车,都必须是好产品,自主品牌中都必须处于领先地位,哪怕市场暂时接受度欠佳,也依然挺住。走自主之路,没有品牌支撑就是“临时工”,没有旗舰产品引领就是挣快钱的。但品牌是需要时间打磨的,高端品牌被认知和接受更是如此。而当年的少帅——陈虹,在自主发展的战略思想上与胡茂元相比,显然走的是激进路线,结果当然不同。

去过上汽研发中心的人都知道,上汽在自主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但与一汽相比如何?一汽不仅拿出了备受高层赞许的红旗,还拿出了奔腾。与吉利相比如何?吉利不仅在冲击高端,而且在量产车领域已经获得了成功。长城亦是如此,甚至称霸SUV市场。中国第二家汽车合资公司就落户在上海,这是历史最长的合资公司,也是最成功的的合资企业。在大众、通用两位世界顶级大师的陪伴下走过了三十多年,今天能说上汽会造车了吗?还需要学多少年?

或许陈虹先生会说,荣威RX5不是很成功吗?是,但和那些当年不许进入汽车行业的吉利、长城相比,今天的RX5在他们面前又算得什么?说是平台?衍生车有几款?说模块?是不是还早点?从一汽、吉利、长城看,不仅进入了模块化发展阶段,而且他们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方式,与丰田的TPS相比,可以说各有千秋。上汽自主的是什么?或许陈虹总忘了,当年上海牌汽车上市后,连德国人看后都挑大拇指——上汽自主当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的佼佼者。在中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上海在中国经济中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基础工业、高科技还是金融领域,抑或是航空、航天领域,上海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一些领域甚至在全球都是翘楚。改革开放后的上汽一直是龙头老大,怎么今天在自主造车领域就没有成为领头羊呢?吉利、长城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挣出来的,是一辆辆车卖出来的,就这点利润也投入研发,居然干成了自主的领头羊,居然到世界各地去收购,去整合资源。上汽没钱吗?上汽是行业第一批的上市公司,有通畅的融资渠道,还有大众、通用两头世界级的大奶牛天天喂奶,今天怎么还长不大?在造车方面、在自主创新方面、在学习能力方面,我绝不相信上海人智力有问题,我绝不相信上汽没有人才!有人说,上汽是中国汽车人才的摇篮。陈虹先生,这评价对吗?

上汽自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当然有经济环境的因素,但没有别的因素吗?在集团经济指标欠佳的时候,给员工减薪很正常,但减薪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总要走出困局吧。我们期待着上汽的崛起,期待上汽自主的崛起,因为上海太需要汽车工业对经济、对制造业的拉动了,中国太需要自主的汽车工业了。尤其在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我们期待着陈虹先生展现出世界500强企业老总的水平与魄力,带领上汽画出一条触底反弹的微笑曲线。凝神静思,上汽自主的核心技术是什么?陈虹先生可能赢在哪呢?在中国经济、世界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我们记录下这段历史,并选择陈虹先生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

(来源:荣威、名爵官方网站\互联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想知道: 上海市 上海临港 荣威生产基地 在哪

上海市浦东新区宁桥路615号3栋。

上汽在自主品牌有上海、南京、英国三个制造基地,上海临港制造基地目前的生产规模为20万辆/年,南京浦口现在月产量已经超过1万辆,而英国制造基地主要生产MG品牌车型。此次我们参观的是上海汽车的临港工厂。

整个临港工厂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目前投入生产的一期工厂占地67万平方米,现在已投资25亿元人民币,后续还有38个亿投入,总计63亿人民币。荣威950、荣威550、MG6、MG3、E50都是在临港工厂生产的。

扩展资料

临港工厂冲压车间主要设备有1条开卷落料线和3条全自动冲压生产线。设备总投资为4.1亿元。其中,最先进的是日本小松设计制造的5000T全集成横杆式高速伺服冲压线。此冲压线的SPM(每分钟理论冲压次数)为12.1,ASPM(每分钟平均冲压次数)为7.2,比另外两条济南二机床厂设计制造的冲压线效率提高近一倍。

临港工厂焊装车间目前生产三个平台下的四款车型,包括荣威950、荣威550、MG6、MG3。年底将增加今年在上海车展上发布的MG CS?SUV概念车的量产车型。车间按照工艺区域划分为底板、侧围、总拼、门盖、表调五大工艺区域。

太平洋汽车网-上汽临港工厂生产线探秘 荣威/MG诞生地

上汽有自主品牌吗

E50

荣威950

上海”牌汽车的前身是1958年生产的“凤凰”牌轿车,1963年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1965年被批准定型。

1991年,为了给合资企业上海大众让路,“上海”牌轿车宣布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家轿典范”桑塔纳。作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唯一一款批量生产的轿车,“上海”牌轿车问世33年来,共计生产了79525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至今,“上海”牌汽车已停产21年。

其实,“上海”牌曾有过一次重生的机会。2006年,上汽宣布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宣布发布自主品牌,当时,“上海”牌重生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最终,上汽推出了“荣威”品牌。

上汽绿芯具体是什么意思?上汽哪些车是采用这项技术的?

上汽绿芯指的是上汽推出的战略计划,其绿芯技术是应用新能源汽车上面的,也包括插电混动汽车,在上汽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 PLUG-IN、纯电动汽车荣威E50和燃料电池汽车荣威950都用了上汽的绿芯技术。

上汽集团的NetGreen绿’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能通过了国际IP67、美国最权威UL2580的新能源技术,同时确保电池的使用寿命,8年12万公里电池衰减在30%以内。

扩展资料:

上汽的“芯动战略”包含两大技术品牌“NetBlue蓝芯”和“NetGreen绿芯”,分别专注于传统动力和新能源科技,“蓝芯”和“绿芯”是支撑上汽未来发展的后劲。其中,蓝芯专注于传统动力领域,主打高效动力科技,力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总成产品。

2020年,上汽将投产下一代“蓝芯”发动机和变速箱。到2020年,上汽乘用车的产品整体将在碳排放减少量、动力性提升、经济性提升三大指标上实现三个“超过20%”。

人民网——上汽发布“芯动战略”两大技术品牌

人民网——上汽俞经民:名爵要圆中国消费者的“跑车梦”

15年荣威950水泵换上向声因为啥

15年荣威950水泵换上向声因为水泵内部出现异物,或者是汽车的轴承磨损导致的,汽车的水泵坏了还会伴随水泵部位出现漏水现象和汽车的冷却循环能力减弱。荣威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海汽车之前收购的罗孚汽车,但上海汽车并未收购罗孚品牌。

荣威简介

上海汽车集团,上海汽车股份董事长胡茂元认为,上海汽车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大型汽车集团。打造自主的国际品牌,是上海汽车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并将使上海汽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汽车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股份总裁陈虹表示,上海汽车始终遵循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的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我们的使命。以高起点的产品为基础,荣威是一个具有全新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发布是上海汽车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