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幅度_特斯拉降价表格
1.不吐不快:特斯拉自己的数据说明它真的刹不住
2.失控的特斯拉
不吐不快:特斯拉自己的数据说明它真的刹不住
特斯拉Model 3刹车刹不住的问题,随着上海车展车主维权,闹得越来越厉害了,各种媒体上指责的、洗地的,纷纷扰扰,由于没有数据,本人一直的观点是:让子弹继续飞。。。。
随着官方发声,特斯拉把数据拿出来了。得,大家又把注意力集中到车主超速的问题上去了!车主超速,那是交通法管的事,跟特斯拉刹车到底刹住刹不住啥关系啊
我只看到了事故发生前到发生这一段1分钟左右的数据,数据来自网络,如果这数据是假的,那我下面码的文字算是废话;如果数据真的是特斯拉提供的,那最少,特斯拉这次出事故的这辆车,刹车不合格是实锤了!
下面请看数据分析:
一、事故发生前3.38s
1、6:14′,22.36″ PM 车速118.5(没有单位,应该是Km/H,下同) *下面时间只算到秒
2、23.17″ 车主发现需要减速,踩下制动踏板
3、23.24″ 制动主缸开始有压力0.3
4、23.38 车速降为116
5、此后制动主缸压力持续上升,到24.28秒,制动主缸压力达到12.3,到24.40″,车速 降到109.5
6、然后自24.49″至25.32″,制动主缸压力继续上升,从18.3上升到40.2
7、25.41″,车速降为94
8、25.74″,制动主缸压力升到45.9
9、25.87″,前轮ABS启动
至此,是第一阶段,前3.3.8秒的数据。
分析:从以上数据看出,车主发现需要减速时,立即采取了制动措施。但是特斯拉官方给出的数据不完备,他们没有给出车主踩压制动踏板的力度数据,没有这个数据,就没有办法判断前3.38秒内,制动主缸压力上升缓慢的问题出在了那里,到底是车主踩压制动踏板力度不够,还是车主踩压力度足够而车辆检测制动踏板踩压力度的传感器故障导致输出数据太低,或者是车主踩压力度足够,制动踏板压力传感器输出数据也正常,而为制动主缸充压的执行机构有问题。。。。
疑问:特斯拉官方为什么没有给出车主踩压制动踏板的压力数据以及制动踏板踩压压力与检测传感器输出数据的对应曲线或表格!
当然,后期监管当局应该要求特斯拉提供上面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判定前3.38秒内,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车主操作不当还是特斯拉这辆车有问题,这里我们不做结论!
二、自25.87″ ABS启动开始,到27.67″碰撞发生,这1.81″发生了什么?特斯拉这辆车有没有问题?
1、自25.87秒开始,ABS启动介,从制动主缸压力数据看,制动踏板踩压力度足以维 持 ABS一直在工作。
2、ABS介入后,车辆应该近似处于匀减速运动状态
3、好了,我们来分析后1.81秒的数据吧,25.41″,车速94
4、25.87″ ABS启动介入,此时过了0.46秒,没有车速数据,我们合理估算, 车速降 到了89.5,降4.5不算过分吧(当然严格讲也不科学,但特斯拉没给数据啊)
5、27.45″ 车速降为48.5 时间经过了1.58″
6、 得,初速度,末速度,时间都有,就算是个高中的学渣也能算出来了,加速度是 多 少啊,-7.208啊(精度到小数点后三位了)
7、按这个加速度,这辆事故车100Km/H-0Km/H制动时间的多久?算呗,3.854秒啊
8、a=-7.208 t=3.854,那这辆Model3 100Km/H-0Km/H制动距离是多少?算呗,
53.5米 啊
特斯拉官方给出的Model 3 100Km/H---0Km/H的制动距离是多少?没查到,但都说是37米。37米,53.5米,那,你这辆Model3合格吗?
说你特斯拉刹车刹不住,冤枉你了吗?
我很尊重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也承认特斯拉的 科技 领先,但对美国人的自信跟傲慢却真的很鄙视!就事论事,这次特斯拉Model3刹车刹不住事件,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阿美莉卡”人的傲慢与自负,自负到他们给数据前自己连看看,算算都懒得做了,你改改数据啊哥们!
美国人的傲慢与自负其实也未必是天生的,我觉得也是被惯出来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官方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地去保护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别说特斯拉这样NB哄哄的所谓USA的 科技 巨头了,就连“弯弯”卖菠萝的都敢说,卖菠萝给日本必须要卖最好的,否则人家日本不干,卖给大陆,随便怎么样都行,甚至说只要像菠萝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真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于危及国人生命安全的产品坚决说不,发现奸商,一次就把他们处罚到倾家荡产,那他们还敢在我们国家那么嚣张的叫嚣:决不妥协吗?
再啰嗦几句题外话,最近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提出了要增加理科生的意见,一时引起舆论纷纷,这可能真的伤害到了一帮文科生的自尊,可是现实实际中,我们缺少的难道不就是理工科的知识跟科学的精神吗?就这次特斯拉事故维权的车主来说,特斯拉当初同意提供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的数据,他们要有一点理工的知识跟科学精神,就真的不必要闹着非要事故发生前30分钟的数据,事故发生这一分钟的数据就足够让他们将特斯拉的脸打得啪啪的了,再往前的数据真的没啥作用了!结果车主又跑到车展去闹,还被拘留了。。。。唉~你说你连手表都看不懂了,你还要啥自行车啊!!
以上纯属个人的侃,大家看完一笑了之即可!!!
如对他人或机构有冒犯,请及时联系我,我删掉!!
失控的特斯拉
文/吴鹏飞
2020?年是?Model?3?大规模交付的一年,特斯拉的市场保有量愈发变大。随着马路上奔跑的特斯拉越来越多,涉及特斯拉的事故也越来越多。人类驾驶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其中有一类「失控」事故非常诡异,当事车主不约而同地把撞车责任归咎于车辆失控。
类似的「失控」事件今年海内外已发生多起,出事的车型几乎涵盖了?Model?3/S/X?特斯拉全系列车型,这究竟是人为操作失当还是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的失控?虽然目前特斯拉官方和相关调查机构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多起事故的背后似乎又具备一定的共性。
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特斯拉」+「失控」,结果触目惊心。
一年数起「失控」,轻则毁车,重则丧命
12?月?12?日,在北京海淀某小区内,一辆特斯拉白色?Model?S?以?80km/h?的速度冲破绿化带撞向了一栋居民楼,这部?Model?S?的车头径直钻入了一户居民的阳台底部,车头和阳台均受到了严重损坏。
据车主回忆,当时自己驾驶的这部特斯拉处于「失控」状态。
12?月?10?日,位于韩国的一辆特斯拉?Model?X?「失控」撞上首尔龙山区汉南洞某公寓地下停车场的一堵墙上,并引发了车辆起火,事故最后造成一死两伤。死者为当时坐在副驾的车主,其中一位伤者是驾驶这部特斯拉的一名代驾,另外一位伤者是公寓的工作人员,他在救火中吸入了烟雾导致受伤。
除了上述两起最新发生的案例,今年特斯拉在国内发生「失控」事件不在少数。最严重的当属?9?月份的南充案(致?2?死?6?伤)、8?月份的温州案(车主医院抢救)、6?月份的南昌案(车主被下病危通知)。
由于案例繁多,我们引用了@车聚网?制作的一张表格,可方便大家阅读。
上述案例中,除了加油站事件特斯拉未作回应,特斯拉均对外发声。不过特斯拉只承认?7?月份北京的「调头」事故是由车辆硬件问题(电脑死机)导致的,其余事故均表示涉事车辆无障碍,与自己无关,表示是用户「电门当刹车」误操作,而车辆当时的数据大都「已丢失」。
有人怀疑是否是驾驶员误激活了?Autopilot?使车辆进入了驾驶辅助模式,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特斯拉车主都知道,AP?的开启是需要满足一定的路况条件的,系统会主动提示,而不是驾驶者随意就能开启。
早有先例?特斯拉主场是「重灾区」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收到了一份针对特斯拉的联名请愿书,在这份请愿书中,共有?127?起投诉与特斯拉「突然加速」有关,撞墙、掉河各种情况可谓早有先例,其中有?110?起撞车事故,共导致了?52?人受伤。
我们继续引用了@车聚网制作的一张表格,表格罗列了近两年来特斯拉「突然加速」的一些典型案例。
如果当事人没有说谎,那么从上述事故发生场景来看,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很小。从时间上来看,特斯拉从?2016?年开始便陆续发生「失控」,当时涉事车辆为?Model?S/X,随后?Model?3?也加入其中,所以「失控」对于特斯拉来说并不是单一车型独有的现象。
「失控」背后的几种可能性
首先,我不认同特斯拉做空者故意「搞事」这一「阴谋论」的说法,虽然类似的人为事件刚刚过去不久,2018?年的奔驰「失速门」最后被证实是一场闹剧,司法部门给出的权威鉴定车辆软硬件系统并不存在问题,是车主为了掩盖超速「罪证」而撒下的「弥天大谎」。
但特斯拉「失控门」不同是,车主的主观意愿说不通,毕竟多起事故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痛后果,用生命去「做空」特斯拉不值当。
还有一种可能性正如特斯拉所言可能是「误操作」,参考当年沸沸扬扬的丰田「刹车门」事件,最后实际调查证明,导致绝大部分人发生事故的原因居然是人为,总触目惊心的一起丧生事故居然是因为不规范的脚垫卡住踏板导致的。
当然,除了「人」的原因,软硬件上肯定也有嫌疑。据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在文章中分析,可能是整车控制内部?EMC问题,导致APD上同时出现同等的干扰信号并且被逆变器读取,从而刹车油门的逻辑被改变。
他还指出另一个可能,就是Autopilot发送信息,让车辆自动控制模式(巡航模式或者其他状态)并且按照限速来走。由于特斯拉对于巡航和Autopilot信号的定义,也不排除司机在低速驾驶无意识去触碰这个使能开关。
除此之外,坊间还猜测是黑客入侵导致。
总之,特斯拉「失控门」至今迷云重重,究竟是「人祸」还是「技术缺陷」,这都有待权威机构的鉴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