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怎么看纳赛尔_埃及纳赛尔汽车
1.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的人物简介
2.请问我国的喉舌媒体将哪些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3.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为什么美国不支持英、法两国?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的人物简介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第一代亚芬伯爵,KG,MC,PC(Robert Anthony Eden,1st Earl of Avon,1897年6月12日─1977年1月14日),英国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为丘吉尔的副手担任外相,后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任英国首相。由于他相貌英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强烈反绥靖主张,他深得英国民心,但他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企图再次强硬的对待埃及纳赛尔的时候,却招致世界一片反对,最终辞职下台。
请问我国的喉舌媒体将哪些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女记者和作家。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长期为中国服务的美国女记者和作家。
1929年初,作为《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来到中国,采访、报道了民间疾苦。
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伤员在西方募捐,促成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动员并组织白求恩、柯棣华等外国医生来华支援抗战。
采访并著书向西方介绍中国***及其***。
1940年返回美国。1950年在英国逝世,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国官方评价:“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和作家。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多次访华
1.1960年
2.1964年10月至1965年1月,作为法国《新直言》周刊记者访华。
3.1970年8月至1971年2月,1971年4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与的重要谈话,向美再次发出中国示好讯息,但当时未引起美国重视。
尼克松访华时,斯诺患癌症病危不能随同,中国向瑞士派出医疗组。
1972年2月15日病逝于日内瓦,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编辑]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编辑] 美国政要
亨利·基辛格博士,美国犹太人,尼克松内阁和福特内阁的美国国务卿。
1971年7月和10月两度秘密访华,促成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前总统。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编辑] 英国人
李约瑟博士(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2]),生物化学专业出身的英国汉学家和科技史学家。
爱上中国留学生鲁桂珍,得到英国妻子谅解。
1937年起学习中文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1948年起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创始人。
曾任英中了解协会会长
[编辑] 英国政要
爱德华·希思爵士(1916年7月9日-2005年7月17日),英国政治家,前首相。
[编辑] 澳大利亚人
鲍勃·霍克,澳大利亚前总理。
[编辑] 法国人
[编辑] 法国政要
雅克·希拉克,法国前总统、总理。
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前总理。
[编辑] 德国人
[编辑] 德国政要
赫尔穆特·科尔,德国前总理,多次访华。
格哈特·施罗德,德国前总理。
[编辑] 荷兰人
尤里斯·伊文思,荷兰**导演。
抗日战争期间来华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
[编辑] 西班牙人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2010年4月21日),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获得地位和北京申办奥运会;
唁电评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3]
[编辑] 柬埔寨人
诺罗敦·西哈努克(今柬埔寨王国太皇,中国民间一直习惯称“西哈努克亲王”)和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今柬埔寨王国太后)
1970年柬埔寨王国政府被朗诺政变颠覆后西哈努克流亡中国,享受国家元首礼遇。
西哈努克晚年长期在北京居住、治病。
[编辑] 泰国人
玛哈·却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
经常访华。
[编辑] 日本人
[编辑] 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福田康夫
村山富市
福田赳夫
鸠山由纪夫
[编辑] 古巴人
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
[编辑] 俄罗斯人
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编辑] 其他重要国际友人简表
美国人:司徒雷登、约瑟夫·史迪威、陈纳德、乔治·马歇尔
泰国人:他信·西那瓦
澳大利亚人:陆克文
俄罗斯人:格里戈里·库里申科、阿尔希波夫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为什么美国不支持英、法两国?
如今在美国的众多盟国中,英国是最忠实的铁杆小弟,对老美言听计从,两国在国际社会上夫(狼)唱(狈)妇(为)随(奸),老美也特别照顾自己这个小弟,有先进武器一定先紧着给英国优先供给,比如F35战机,对英国是优先提供,老美的F35甚至能够在英国航母起降。
可是谁知道,在60多年前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可是曾经坚决反对过英法和以色列入侵埃及的军事行为,甚至还对英国进行极限施压,迫使其就范。
战略级的航运通道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在19世纪修建的,是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重要人工运河,在此前,无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红海距离多么近,欧洲人要想前往亚洲,也只有陆路或者是绕过漫长的非洲大陆,而苏伊士运河修通以后,将这个航运大大缩小。
苏伊士运河与原来的欧洲到亚洲航线对比
16世纪土耳其人征服了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埃及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然而到19世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阿里,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统治,担任埃及的帕夏,虽然名义上仍属于土耳其,但是实际上埃及已经属于独立地位。
而此时欧洲的列强也开始不断向全世界扩张,特别是法国,在经历了拿破仑的失败以后,丢掉了在美洲的殖民地后,将目光投向了亚洲,于是他们将在埃及主持修建了苏伊士运河,但是法国人并没有取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最终随着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苏伊士运河落入了英国的手中。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动了英法的奶酪二战结束后,英国霸权衰落,但是仍旧控制苏伊士运河,1952年英国支持的埃及法鲁克王朝被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建立了如今的埃及共和国,为何维护主权,纳赛尔直接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结果引发了英法两国的强烈不满。
而在纳赛尔等人建立的埃及共和国,坚决反对以色列的犹太人复国运动,早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之后,当时还是法鲁克王朝时期埃及就参与了围攻以色列的第一次中东战争。而此后对于以色列,埃及是最为坚决的反对国之一。
埃及纳赛尔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严重的损害了英法和以色列的利益,特别是以色列新仇旧恨一起来,于是1956年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也被称作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是世界大国,虽然在二战受到严重削弱,但是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以色列更是中东地区小霸王,结果战争是一边倒,埃及被英法和以色列联军给狠狠揍了一顿。
但是虽然军事上英法和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是实际他们却没有夺回苏伊士运河,反而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其中苏联甚至威胁直接使用武力,而美国则停止对英国的经济援助,抛售英镑等举措,施压英国,最终英法和以色列从埃及撤军,可谓是英法以色列不败而败,而埃及则是不胜而胜。
为什么老美会反对英国,甚至对英国进行施压呢?首先是美国为了收拾不听话的小弟。二战后美国尽管成为了西方世界的老大,但是英法等国并不甘心,他们作为二战前的世界强国,还希望保住他们的殖民体系,比如法国试图维护在越南的殖民地,而英国则想要继续控制阿拉伯地区,新老大已经诞生,昔日老大还不甘心,那么新老大必然会打压旧老大,而英国从甘心屈居人下,到死心塌地地成为美国的跟班,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次美国施压英国,就是这个过程的开始阶段。而这样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老美打越南战争,纠结了一众小弟,韩国和澳大利亚都来了,但是英国愣是没参与,直到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马岛战争的时候,美国大力支持英国,英国才彻底成为了美国的小弟。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谢尔曼坦克
其次美国是要收买阿拉伯国家的人心。二战后美苏开始争霸,两国都开始向中东地区施加影响,划分势力范围,比如埃及和叙利亚就成为苏联的铁杆,而其他国家则倾向于美国,对于英法以色列入侵埃及的事件,中东阿拉伯国家一致进行谴责,显然如果此时美国也支持英法以色列,无疑是会在中东地区失掉人心,反而是会对苏联扩张中东势力的助攻,因此美国从利益的考量上选择了反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