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战略部署_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
1.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应占领哪些制高点?
2.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 中国版禁燃令要来了?
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是啥
4.工信部: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5.2023百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市场化面临新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应占领哪些制高点?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应占领哪些制高点?
导语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汽车后市场一个确定性的方向,加强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安全保障、维修明细报价公开等极为重要。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用十五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参与各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产销量连续七年稳居全球第一……这些成绩,不仅让全球汽车行业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更让人看到中国汽车行业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作为核心突破口,积极助力中国汽车行业冲进全球汽车第一阵营,同时也在积极改写着国内汽车行业的格局和走势。
多政策保驾护航下的大发展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50万辆,2022年虽然受到全国范围内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可以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近期,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大力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上海市也印发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其中针对汽车市场,给予每辆新能源车1万元的财政补贴。
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更多利好政策也在酝酿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要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延续政策,这个政策是到今年年底结束,现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是否延续该政策。”
一边是政策的“保驾护航”,一边是市场与消费习惯的驱动,可见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全球汽车工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问题丛生行业自律与规范刻不容缓
汽车行业发展大环境的改变,也标志着市场的改变,而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问题的集中凸显。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激增,车辆的维修保养和车辆使用等售后服务问题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结果,2021年,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投诉涨幅明显,并且举证难、维权难,2022年,更是投诉激增、问题丛生。
车主对新能源汽车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维修网点少、维修技工能力不足,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严重不匹配等等,让我们具体看一下更为详细的情况。
存在技术与安全隐患的动力电池
最为突出的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还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售后问题。由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高,系统整体性强,导致可维修性差,一旦动力电池出现损坏等问题,售后服务方式就只有直接更换,而且动力电池在回收过程中还存在拆解流程长和存储不规范等安全问题。与之相关的,还有动力电池的专业维修技术人才也存在较大缺口,专业维修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从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十分不完善,尽管各家新能源车企都宣称要自建售后服务体系,但除了部分头部车企在资本支持下扩大了规模,大部分新能源车企还处于试水阶段,售后服务还是依靠现有的汽车服务。销售与售后分开,导致车主在售后环节频繁遇到麻烦,售后服务网点少、维修服务能力不足、时间成本高、公开透明度差、维修规范性与安全性差、服务不便捷,甚至车主个人隐私及知情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侵害。
亟待规范的行业服务标准
归根结底,还是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上升,而售后服务能力并没有及时跟进。各个品牌的新能源车企,都是根据现有燃油汽车售后服务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售后服务体系,这就导致各品牌之间的规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发展路径,优化和创新售后服务体系,推进统一的、符合行业发展的服务标准,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的第一要务,对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整体水平,促进市场发展,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也有大动作
综合以上,新能源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汽车后市场一个确定性的方向,那么,加强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安全保障、维修明细报价公开等极为重要,并且还需要按照具体的标准规范进行完善,进而保障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检测工作的统一性、公开性、安全性,提高车主的服务体验,保障车主的合法权益。
也有很多平台针对新能源车后市场的业务转型进行战略部署,他们接连出手,势必会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带来新的局面。
以途虎养车为例,途虎养车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宁德时代等行业机构和产业链企业发起“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后市场联合创新平台”,并公布了途虎养车六大新能源业务布局,涵盖传统车维修网点如何向新能源业务转型、技师培训体系建设以及动力电池三大块业务。据悉,目前途虎养车已经搭建一支超百人的新能源汽车售后专业技师团队,服务范围覆盖全国超过250个城市。此外,途虎养车体系已有近30家门店完成改造,具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机、电控、电池)维修能力和授权许可。
2022年6月13日,开思与博世正式签署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就新能源汽车配件、汽车诊断/检测设备、数字化业务模式、培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网络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不断赋能汽修门店,旨在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尽管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还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但是,整车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都在积极致力于服务体系的构建,互相支撑,努力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体系。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说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而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引领”,从“补贴时代”转为“市场时代”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面对行业内部标准不统一、技术发展水平不一致、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严峻的问题,要想立足行业,长远发展,协调眼下各种不平衡的矛盾,就必须凝聚行业的力量,共同建立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上的共性技术和行业标准。期待,接下来整个行业能够有更多的动作,自上而下地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而努力。
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 中国版禁燃令要来了?
前几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引起人们的关注。
根据路线图规划,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
节能汽车方面:到203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含新能源)达到2L/100Km,传统能源汽车(不含新能源汽车)4L/100Km,混动动力乘用车4L/100Km。
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以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到2035年,建成慢充桩端口达1.5亿端以上(含自由桩和公共桩),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车领域)146万端。
2.0路线图正式公布之后,到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变为混合动力”的解读,这对于主打燃油车市场的传统车企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难道中国版禁燃令要实施了吗?燃油车要全部为混动了吗?
不会禁燃
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已相继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英国今年甚至将原先提出的2040年提前至2035年,以满足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要求。
我国将出台“禁燃时间表”此前风声不断,加上海南率先确定到2030年将不再销售燃油汽车,这让大部分业界人士确信中国也将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然而,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却否决了这一点。
那么中国作为如此积极投身于环保的大国,为啥不应该“禁燃”呢?专家们有三个理由。首先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复杂,需要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第二,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的交通能源仅靠电是不安全的。第三,目前中国仍以煤炭发电为主,煤炭除了可以作为能源外也是珍贵的资源需要被珍惜,而世界上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以被利用。
专家的理由我认为非常充分,咱们毕竟不是那些北欧小国,家家都能开着纯电动车出门,指望西北荒漠上跑运输的全都是纯电动车很不现实。
虽说专家们的意见只是参考,是不是真的变成制度政策还要等待最终拍板,不过这至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混动将会受到推崇,而燃油车、纯电动车会怎么样呢?
传统动力不会消亡?混动将受益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说过,这几年纯电驱动是我们主要的战略取向,我们纯电驱动现在发展全世界最好,在纯电驱动带来的电控技术中,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而且对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应该说起到很大的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家的纯电驱动为主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在今后15年还是应该坚持不动摇。
而对于燃油车,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表示:燃油车产业并不是单一且独立的产业,它涉及到了石油、化工、汽车,交通运输、国防装备等多项支柱产业。并且还与社会协同、服务、保障、基础体系建设、非化石能源(电力)供应等、民生工程息息相关。
并再三强调重申,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内燃机工业的产业地位决定了内燃机不是能够放进博物馆展览的夕阳产业。也就是说,在所有必需条件满足之前,国家是不会轻易地将燃油车淘汰。
所以说,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并不意味着国内市场传统动力汽车的消亡,更不意味着燃油车、纯电车的消失。
不过,混合动力的全面大捷是可以预料的。
目前吉利,比亚迪,广汽,一汽等多家自主车企已经陆续大推混动车型,而且不只是48V轻混,而是采用更大容量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强混。
本月中旬,丰田正式宣布,将为广汽集团开发汽油电动混合动力系统相关技术。此外,去年11月丰田和比亚迪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有坊间传闻指出丰田还把混动技术给了比亚迪。
所以,类似于THS?二代技术的强混车型明年就会在这些相关品牌上出现。丰田连续的几波操作,显然是有意挑起国内混动市场竞争并从中得益。
虽然,这个技术路线图,是给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作为参考依据用,但也能说明上层对国内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态度,必然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但究竟会怎么样呢?我们还不得而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是啥
近日,在两会上,生态环保部部长曾代表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生态环保。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约200%。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天,边肖汽车将为朋友们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简介
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指以新动力系统和新能源驱动的汽车的发展愿景。新能源合作伙伴需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内燃机为关键动力系统,综合工况下的油耗优于下一环节的目标值。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旨在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缓解燃料供需矛盾,缩短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技术进步和汽车产业优化升级。
汽车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推进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改造。坚持统筹兼顾,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汽车,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规格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产业培育期间,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集聚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行业成熟后,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驱动和响应基础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节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坚持培育产业与强化配套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箱等产业链加速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充电设施、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做好营销、售后服务、电池回收等工作,通过发展变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新能源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
1.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系数和可靠性研究及轻量化设计,加快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调节、检验设备开发,研制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池组合系统,推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部件、总成标准化、系列化;推进动力电池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部署,重点研究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新结构、新工艺,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制、电动转向、电动刹车等电动附件研发。燃料电池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究。把握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力度。
2.加大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力度。以大幅提升汽车燃料合理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混合动力技术研究为重点,发展专用混合动力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支持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直喷、均质燃烧、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调节技术的研发;支持商用车六档及以上机械变速箱、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自动调节机械变速箱的开发;突破低阻件、轻量化材料、激光拼焊等技术,大幅提升小排量发动机技术水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高效调控技术研究。
3.加快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建立跨行业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联盟,加快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与行业共享相关的测试平台、产品开发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整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一批国际先进的工程平台,发展一批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构建全产业链专利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分享,小汽车系列由朋友们从三个方面分享,分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介绍、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那么,看完车系的分享,朋友们对车系的分享基本了解多少呢?希望车系的分享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好了,汽车系列的分享今天结束了。下次见!
百万购车补贴
工信部: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主题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媒体提问: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快速发展,能否系统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分享一下背后推动的因素?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坚强领导下,有关各方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从市场规模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从技术水平看,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公斤,全新设计、正向开发车型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驶里程超过700公里。
从企业品牌看,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比达到81.2%,比2021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配套环境看,大幅增加至398万个,同时建成换电站1625座。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我们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体会。一是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策,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产业发展关键节点明确顶层设计,使得一批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着眼全产业链布局,出台科学完备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形成了携手共进的发展格局。上下游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产品性能大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还存在支撑能力有待提升、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编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进“车路网云图”一体化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
四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组织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
2023百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市场化面临新挑战
3月31日至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等诸多热门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近年来,在实现碳中和的共同愿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日益增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本届论坛上,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等也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存在基础资源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此外,商用车进展缓慢,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2%。
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我国亟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对此,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提出具体的路径。他表示,科技部将系统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布局,把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在技术方面,促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交通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能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全固态电池、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重大科技前沿的支持力度,加强操作系统、基础工具链等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注重培养使用战略领军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也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筑牢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他表示,将及早研究明确,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他指出,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新增效应比替代效应要大,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下一步配套体系的完善,替代效应会逐渐突显出来,并且不断增强。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但王青也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芯片、金属矿产、回收体系以及充电补能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在战略金属矿产方面,面对钴、镍的储产比快速下降、供求的压力增长,王青建议开源节流,发挥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主体在开拓国际权益矿或者海外市场的作用;同时依靠市场体系解决市场波动和供求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近中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5至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40%是可能的。从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随着双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指出,当前双智试点建设在四个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首先,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据悉,16个试点城市已在2000多个重点路口布设了视觉雷达等感知设施和车城交互设施,布局了24万台5G基站。第二,多地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应用场景。据刘李峰介绍,双智试点城市现已投放1700辆L4级自动驾驶车辆,累计测试里程达2730万公里,累计服务380万人次。第三,城市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断丰富。近年来,各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车城网平台,汇集车、路、城海量动静态信息数据,以数字化手段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的监管,丰富城市管理手段。第四,法规标准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随着各地实践不断深入,相关标准、法规不断出台,填补了双智建设标准化的空白。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岑晏青表示,双智协同发展已经从此前的技术发展到当重应用落地阶段,要依托真实场景实现真实成效,让人民群众有真实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要以真实的应用场景为牵引,切实解决“技术供给方一厢情愿、用户不买账”的问题,只有让用户认可,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也指出,下一步双智建设需要以“车、路、城”三位一体的协同方案为核心,实现双智3.0建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讯网官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