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豪华不是必经之路,规模才是市场根基

2.阿维塔11是B级车还是C级车?

3.比亚迪迎来iPhone时刻:钱太好赚车太好卖|汽势深度

豪华不是必经之路,规模才是市场根基

阿维塔车型_阿维塔12是b级轿车吗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2.9万辆,同比增长111.2%,环比增8.8%,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326.2万辆,同比增长119.7%。

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2.8%;豪华新能源车渗透率17.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9%。尽管市场份额以自主品牌、中低端市场居多,但在不久前的成都车展上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高价车型频出,价格令人咋舌。

新能源车高价的怪象

国产品牌新能源车售价超过30万的车型,已经多达10余款。包括小鹏、理想、蔚来、高合、极氪、岚图、阿维塔等品牌,都推出了售价超过30万的车型。更令人不解的是,它们相比豪华品牌,没有任何品牌根基,在产品技术上也并非颠覆式的创新,很多功能在普通合资新能源车,亦或是豪华新能源车同样可以实现。

蔚来、理想等企业过去的旗舰车型售价也都在40万元价格区间,自初创便以高端自居,至今价位仍未进入大众化市场。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几款新车包括?蔚来ET5?(?参数?|?询价?)?,指导价为32.80-38.60万元;理想L9指导价为45.98万元;智己L7指导价为36.88-40.88万元。在MPV市场,包括腾势D9,指导价为32.98-43.98万元;极氪009目前还未正式上市,预计价位也将在40万元以上,高价路线也成为新能源MPV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进入新能源赛道之后都呈现出了价格偏高的趋势。究竟是何原因,导致高价新能源车的出现?

在一品君看来,首先是中国品牌在纯电汽车市场,拥有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包括充电网络布局,电驱和电池制造产业,还有随着政策而起的新能源消费群体。好的技术加上好的市场,自然会孕育出全新的产品和消费模式。

传统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碍于企业战略、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的属性,远没有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加持下的迅捷速度,也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的产品经理思维,更多是用户适应车,而不是车适应用户。这就导致在国内庞大的新能源市场,消费需求的空缺,尤其是高端车市场没有出现全新的、强有力的市场需求推动者亦或是竞争发起者。这部分消费空缺的需求自然会被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视为机遇。

传统品牌的“缓慢”与“不满足”的市场需求,是导致造车新势力能在新能源车市场长驱直入的关键。在产品获得主动权和技术优势,以及舆论优势的前提下,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自然会优先选择高价路线。高价路线往往更能直观体现品牌价值,如果从开始就走低端路线,很难在后期再次改变品牌形象。最典型的例子,就包括特斯拉,也是从最开始Model S、Model X的高价路线,到最后进入主流市场的Model3以及Model Y,消费者已经完全认同特斯拉的产品和价格体系。

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产品需求的初步饱和,由高到低或者持续走高路线,并不适合所有的新能源初创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处于开荒阶段,采取高价路线投石问路,占领市场空缺的确可为。但随着国内豪华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和初步固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感受到高价车背后的力不从心。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下蔚来汽车的毛利已开始转正,2021年毛利率高达18.9%,短期内看虽然走势向好,但传统豪华品牌BBA们也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蔚来等企业还能维持多久的豪华市场红利尚不可知。

风口红利正在褪去,中低端车型崛起

经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及市场几年来的良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逐渐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8.3%,从最开始的数据一品君就提到,支撑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头,依然是非豪华品牌新能源车。两年前的“蔚小理”常常是销量榜常客,如今却让位于比亚迪、五菱、吉利。这充分证明了豪华不是必经之路,规模才是市场根基。

而规模,必然来自于新能源车的主流消费区间,包括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以及小型纯电SUV为主的市场。这里面,比亚迪是典型的优等生,它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与其赌一把高价,不如把握主流消费市场。比亚迪依然位列新能源车销量榜首,并且与第二名拉开巨大差距。

在新能源车主流市场需求持续向好的同时,A00和A0级新能源车也出现了现象级热销。具体来看,B级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00%,环比增长58%,占纯电动份额28%。A00级批发销量12.4万辆,环比下降5%,占纯电动25%份额;A0级批发销量9.3万辆,占纯电动的19%份额;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6%。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凭借强大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众多政策利好的扶持,让中国品牌新能源车企首次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定价权,而这种影响力从高端豪华车型贯穿到主流消费需求市场。但也需要指出新能源车高价的背后,有其市场需求的支撑,但并不代表高价路线是国内新能源车的常态。而越来越多的高价新能源车,也在考验车企的转化能力,如果不能将产品力转化为市场需求,那么这样高价车迟早会像泡沫一样破碎。

阿维塔11是B级车还是C级车?

是B级车还是C级车,要看C级车的标准是什么, A级车B级车,C级车D级车是按空间的大小来划分的,汽机车的轴距一般在2米8多到3米左右。C级车又叫中大型车,这个级别的车子一般都是比较豪华的车型了,价格、性能、配置普遍都不会低。

阿维塔11的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80*1970*1601mm,轴距为2975mm,轴距将近三米,妥妥的C级车。

比亚迪迎来iPhone时刻:钱太好赚车太好卖|汽势深度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2022年,比亚迪迎来iPhone时刻。

钱太好赚,车太好卖。

摧枯拉朽,脱胎重生。

3月28日晚间,比亚迪披露的财报数据,昭示了这一结果。

2022年,比亚迪日赚约4500万元,2022年营收是过去五年总和,比亚迪四季度毛利率、整年研发投入均与特斯拉不相上下,这是一系列值得认真评估且极为有价值的业绩表现。与此同时,王传福称,仰望品牌发布会只花了300万元。

一个死扣成本,又赚翻了的比亚迪,交出了停售燃油车后的首份业绩,也是比亚迪上市12年以来史上最佳业绩表现。这一年,更是没有意外,力压常年霸主一汽-大众登顶第一。

对于行业竞争,比亚迪方面认为,诺基亚作为手机厂,变起来比汽车快,还是倒了。因此,快是第一,技术是第二,战略是第三,这三点决定了改朝换代后未来的份额。全年来看,比亚迪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总体来看,财报业绩发生“巨变”,引领“效应”显著,2023年比亚迪接着舞蹈接着乐。

01?

十个“巨变”

3月28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2年年报,取得史上最佳财报业绩表现。

先从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开始。

清北毕业生。华为的崛起其中一个标志是清北毕业生开始成批进入华为,后来发展到华为到清北开专场招聘,未来比亚迪也很快会到这一步。业绩会上,比亚迪方面表示,我们之前想招清北招不到,今年抓住机会招人才。

比亚迪2023年还会招聘3万名应届生工程师,其中60%是硕博,700-800名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营收、利润和销量狂飙,是业绩数据最惊喜的部分。

营收方面,公司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来看,比亚迪去年达到1408.38亿元,同比增长115.13%。

2022年净利润,等于过去5年净利润之和。2022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样是整个A股第一梯队的表现。

销量上,2020年,比亚迪乘用车的销量为39.46万辆,仅仅2年时间,2022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

这样的增长幅度,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炸裂的数据。

从毛利率方面看,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达到20.39%,同比提升3.69%。

与毛利率之王特斯拉比较,特斯拉2022年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6.2%,相差5.81个百分点,2021年,这一差距为9.15个百分点。因此,比亚迪毛利率发生巨变是在四季度,这一点同样得到颇为欣赏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理想汽车CEO李想的认可。

李想称:“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22.8%(经销商体系),假设并入经销商体系的费用,比亚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营体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考虑到平均售价更低的因素,比亚迪整车成本管理显著的优于特斯拉。财务是最理性的考试题,这个答卷非常优秀!”

市占率更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占率27%,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行业龙头地位愈发凸显。

尽管四季度毛利率极其惊艳,但整年净利润与特斯拉相比相形见绌,特斯拉的848亿远远高于比亚迪166亿,原因在于单车成交价。比亚迪单车赚1万元人民币时,特斯拉赚1万美元。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财务数据测算,其单车收入为15万元。作为对比,蔚来、理想、小鹏的单车收入分别是37.2万元、33.1万元、20.6万元,均高于比亚迪。比亚迪在30万元以上的市场存在感明显不足,这也是2023年车型局部和发力的重点。

有机构预计,比亚迪2023年单车盈利会维持在1万元左右。

研发高投入同样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占营业收入的4.77%。

这一点,有两个横向比较。

首先是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与特斯拉研发持平。其次,是与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相比,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处于高位。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研发费用分别为108.4亿元、68亿元、52亿元,零跑汽车是14亿元。

预计2025年研发费用达到600亿,这已是中国企业第一梯队顶尖的研发金额,比亚迪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等量的华为,研发投入是关键节点。

动力电池的表现,与宁德时代一样,比亚迪售卖动力电池同样赚翻了。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2022年营收达到178亿元,净利润达到23.71亿元,净利润率达到13.32%。这也意味着卖动力电池比售卖整车更赚钱,同时也是2022年整个动力电池制造商盆满钵满的现状。

此外,为特斯拉供应电池,这一点的价值其实是被低估的,比亚迪打进了特斯拉供应链,当然不仅仅是把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客户,更重要的意义在与间接削弱了LG新能源对于特斯拉订单的供应,比亚迪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三,2023年1-2月全球第二,超越的对手正是LG新能源。

这是一次更改行业位置和格局的供应。要说一箭双雕,也不为过。

至于海外业务,王传福在此次业绩会上透露,比亚迪暂时没有进入美国乘用车市场的计划。这一点被外界解读为务实理性的选择。

02

“领头羊”效应

领头的企业,其价值不仅在与“标准”的制定、供应链话语权的增加,也在于一轮产业变革的示范和引领效应。比亚迪做到了这一点。

2022年,比亚迪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战略齐头并进,在纯电动赛道还未完全到来前,抢占混动过渡期的红利,比亚迪先行一步,这直接导致长城、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加速跟进,长城Hi4,吉利雷神混动8848,长安智电IDD等奋起直追。

不难看出,智能电动汽车换道超车,先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跟随特斯拉,模仿特斯拉,再是自主车企试图复制比亚迪。事实也证明,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和比亚迪依然是这一领域的领跑者。

此外,价格示范。

降维打击的威力在于维度的破层。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目标都是盯着燃油车,绕开了同为新能源汽车的友商,而跟随者则是盯着特斯拉和比亚迪。因此,在战略层面,比亚迪先赢了一手。

比亚迪秦对合资A级燃油车,比亚迪宋对紧凑级燃油SUV,汉和比亚迪海豹对B级轿车,腾势直指BBA,仰望对高端越野燃油车的布局,让比亚迪在每个区间都布置了,以便快速精准制导。尤其是A级和B级,覆盖了大部分主流价格区间。

如此密集的车型和技术布局,又来自于一个被比亚迪喻为“技术鱼塘”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DM-p 王者混动、易四方、云辇等,均来自于此。

比亚迪方面多次明确,我们的技术池子里有很多鱼,关键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据悉,2023年,比亚迪还将推出海鸥、海狮、护卫舰05、驱逐舰07、仰望U8、F品牌首款车型等多款新品。

至此,比亚迪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

03?

王传福“接着舞”

对手磨刀霍霍,王传福看似云淡风轻。

王传福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未来2-3年,比亚迪还将继续采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市场战略和规模优势。

然而,从来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的,这是一个强大的伪命题,比亚迪同样如此,尤其在高速增长下,比亚迪隐忧和它的优势同样极其明显。

首先是对智能化的保守。

尽管王传福本人也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身体是诚实的,与特斯拉、蔚小理、华为及后续跟进的阿维塔、智己等相比,比亚迪的智能化更为保守。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比亚迪方面表示:“英伟达的芯片,ADAS算法,还是高阶的辅助驾驶,只是在资本裹挟下被神化了。特殊路况的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还是很少的,市场会慢慢回归理性,我们也在和英伟达的合作,克服疲劳,减少车祸,会选配。”

其次是比亚迪品控问题,尤其是刀片电池大张旗鼓宣称的“将自燃从词典中抹去”,现在看来并未抹去。

第三,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的产品序列已对比亚迪形成合围之势,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有多款对标比亚迪单品爆款的对标车型正式上市,比亚迪先发优势在此番价格战下能维持多久。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三大要素有望驱动比亚迪业绩高成长。第一,高端品牌发力,尤其是对标BBA的腾势品牌,2023年的强势销量表现将成为比亚迪“利润奶牛”;第二,比亚迪规模效应带来单车成本降低、单车利润提高,产品溢价提升,盈利持续向上;第三,比亚迪技术鱼池的溢出效应正在摊薄研发成本。

而这一切,将继续确保比亚迪有望实现300万辆这一目标,同时确保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的宝座,也顺势将2009年曾经登上富豪榜榜首的王传福再次送上首富的宝座,一个营收万亿的帝国似乎正在诞生。

只是市场难有永远的赢家,最终的竞争格局,还在演进中。(部分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